初秋,凉风阵阵。在新疆准东煤田铁路装车站,下方的敞顶箱精准就位后,滚滚“乌金”从筒仓经空中廊道倾泻入车厢。
在2025年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数实融合新引擎 智启未来新动能”这一主题有了生动展示。
我国在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古近系岩性勘探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钻获高产油气井。
9月21日、22日,长三角作物小孢子生物育种技术与创新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研讨会,吸引了国内作物育种产学研人士,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以及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学者以学术报告的形式作了分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教授万建民表示,长三角地区小孢子育种技术研究与应用已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力的新格局,这次研讨会,既是交流小孢子单倍体育种技术的最新进展,又是共商区域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未来路径。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获悉,该所在中国农业科学院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支持下,于2025年启动实施了苹果轻简优质高效智能化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的棉花试验场地,一项针对提高农药利用率的试验正在开展。这是中国农业大学理学院青年教师郑丽探索的农药“可乳化刚性微粒代替水基柔性雾滴”施用技术,力图从根本上解决“药没到靶标,先被风吹跑”的老大难问题,实现农药减量施用和精准控害。
日前,孙桥农业科创中心(张江种谷)项目在张江科学城正式奠基。建成后,这里将聚集国内外种源研发领军人才、顶尖研究机构及前沿种业资源,打造国际一流的智慧种业创新高地,为我国种源突破贡献“张江力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先进科技,怎样作用于智慧农业?
在东营市垦利区黄河三角洲全梯度耐盐碱作物种质创新利用基地,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和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近日联合发布了一项重大成果:东营市一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重度盐碱地试种的耐盐碱油菜新品种“中油281”获得成功。
鱼类活动轨迹是否正常,水体pH值、溶解氧水平是否稳定,水温是否适宜……这些关乎鱼类健康生长的重要信息,如今在江苏骆马湖有了全天候的“智慧眼”监测。